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42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196篇
综合类   1346篇
基础理论   325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op damage is the most common impact of neg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elephants and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rural livelihoods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Numerous approaches to mitigate and prevent crop damage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roughout Africa and Asia. Despite the documented high efficacy of many approaches, losses remain common, and in many areas, damage is intensifying. We examined the literature on effectiveness of crop-damage-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identified key gaps in evaluations. We determined there i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existing solutions within affected communities and to extend evaluations of effectiveness beyond measurement of efficacy to include rates of and barriers to adoption. We devis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that incorporates the need for increased emphasis on adoption and can be used to inform the design of future crop-damage mitigation assessments for elephants and conflict species more widely. The ability to prevent crop loss in practice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efficacy of a given approach and rates of uptake among target users. We identified 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ptake as local attitudes, sustainability, and scalability and examined each of these factors in detail. We argue that even moderately efficacious interventions may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preventing damage if widely employed and recommend that wherever possible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s engage with communities to build on and strengthen existing solutions and expertise. When new approaches are required, they should align with local attitudes and fit within limitations on labor, financial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capacity.  相似文献   
2.
张聪  郭振华  马影利  郭强 《化工环保》2018,38(3):275-281
通过水热合成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g-C_3N_4/C@Bi_2MoO_6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可见光下g-C_3N_4/C@Bi_2MoO_6催化降解罗丹明B(Rh B)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掺杂量为60%(w)时g-C_3N_4/C@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60%g-C_3N_4/C@Bi_2MoO_6的投加量为1.00 g/L、初始Rh B质量浓度为2.50 mg/L、可见光照射150 min的条件下,Rh B的降解率达到97.90%;在g-C_3N_4/C@Bi_2MoO_6光催化降解体系中,h~+和·O_2~-是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腈(PAN)和g-C_3N_4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分散的溶液浸渍法及煅烧法制备了具有共轭结构的预氧化聚丙烯腈/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CPAN/g-C_3N_4),采用XRD、SEM、FTIR、UV-Vis DRS、EIS等技术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AN/g-C_3N_4对罗丹明B(Rh 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PAN与g-C_3N_4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使g-C_3N_4片状结构堆叠体颗粒显著减小,明显增强了光催化剂在全部光谱范围内的光吸收,有效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在PAN与g-C_3N_4质量比为1∶200、煅烧温度250 ℃、煅烧时间1 h条件下所制备的CPAN/g-C_3N_4光催化活性最高,且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稳定性。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为CPAN/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光降解罗丹明B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4.
硫酸雾测试方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我国硫酸雾测试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和总结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4—2016)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包括硫酸雾的定义、测试方法的干扰控制等。分析认为,相比《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HJ 544—2016对硫酸雾的定义更加合理。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是测试方法条件下的目标物,滤筒可以显著地捕捉硫酸盐。9组样品滤筒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7.9%~69.1%;滤筒和前吸收液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93.7%~97.8%。HJ 544—2016新增加的两级串联碱液吸收瓶可以较完全地捕集穿透滤筒后的硫酸雾,同时也会捕集SO2。SO2会对硫酸雾测试产生正干扰,约42.9%的SO2在被吸收后转化为硫酸雾。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压差法测定BOD_5标样考核合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差法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技术特点,通过总结日常分析、标样考核取得的经验,提出了想要提高压差法测定BOD标样考核合格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ASTAR IR-200红外三波数测油仪,提出仪器的自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严重的环境污染势必会带来对公民财产和人身的损害。为探寻我国城乡居民环境维权的具体方式,选择了一些地区对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资料及现场调查内容的汇总分析,发现:不同维权方式、不同的雏权群体、不同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类型、不同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认知度等情形下,会有不同环境维权方式;在环境维权中,公民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公民理性维权需要政府与相关主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测定维管束植物桂花树叶片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分析其对大气氮沉降的截留吸收机制。为期一年(2009.03~2010.03)的监测数据显示,桂花树叶片氮含量为1.33%~3.09%,平均值为2.18%;叶片δ15 N为+0.54‰~+3.78‰,均值为+2.29‰。桂花树叶片N%、δ15 N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规律,这与已有的贵阳市雨水监测数据一致。对比不同树冠厚度的叶片样品,发现叶片N%随树冠厚度增加而降低,顶部叶片N%表现为最高(2.39±0.4%),说明桂花树的树冠层对大气氮沉降有明显的截留吸收作用。桂花树顶部叶片δ15 N最偏负,而上覆树冠层最厚的下方叶片的δ15 N最偏正,反映了树冠层在吸收大气氮沉降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吸收,引起同位素分馏,即树冠层越厚,穿冠水δ15 N越偏正,且分馏程度与树冠厚度成正比,导致下方叶片δ15 N最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GB/T28001—2001标准修订的背景及修订原则,解读了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0.
锌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显赫  王振尧  汪川 《装备环境工程》2012,9(3):108-110,124
通过锌在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暴露试验,研究了锌在红沿河地区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锌的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锌表面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的原因,并探讨了锌在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